離不開這山這海——
老兵的選擇
“按照最新規定,部分優秀軍士在服役期滿後,若因編制原因不能晉升到更高一級軍銜時,仍可以通過延期服役的方式繼續在部隊發光發熱。”
一紙延期服役新政策,給即將到期的軍士開拓了另一條人生航跡。
優秀人才的保留,為部隊建設發展注入了更為恆久的動能;對老兵來說,能夠繼續留在部隊,既是夢想得償所願,也是青春價值的延續體現。
在漫長的邊海防線上,有這麼一群人身處高山海島,晝夜守望祖國的海空。他們當中首批延長服役的軍士老兵,有著怎樣的放棄與割舍,又是什麼讓他們在即將可以擁抱家庭溫暖燈光的時刻,選擇繼續眺望邊關冷月。
跟隨記者的筆觸,我們一起走進東部戰區海軍某觀通旅,看看3位延期服役軍士的人生選擇。
——編 者
“其實是我離不開這座山”
夜已深,閩北高山某海軍觀通站,一級上士楊凱拿著扳手,默默修理著一把老舊的學習椅。
白天上課時,看到前座椅子有些搖晃,他便記在了心里。趁晚上大伙休息,他獨自帶著工具來到學習室把椅子修好,再躡手躡腳回到宿舍。
楊凱已經忘了這種“習慣”是從何時開始養成的。他只知道,從2009年夏天登上這座山那天開始,便將這里當成了自己的“第二個家”。
听著窗外風聲呼嘯、室內戰友鼾聲漸起,楊凱卻翻來覆去睡不著。他索性掰著手指算起了離別的日子——還有40多天就要服役期滿!想留下來卻無編制名額,他的內心充滿了一位老兵的不舍與牽掛。
然而,一個“大消息”的到來,讓這一切突然發生了變化。
休假前夕,老兵楊凱再一次望向守護的海疆。
第二天,教導員趙玉龍把楊凱叫到辦公室,拿出一份關于優秀軍士可以申請延期服役的通知。沒一會兒站長也聞訊跑了過來,3人一起看完通知後都激動萬分。趙玉龍說︰“老楊,別走了,留下來。”
退伍的日子漸近,申請延期服役的正式批復卻遲遲未到。楊凱像往常一樣值班、帶新人。只有在夜深人靜時,他才會望著天上的星月,想一想昨天,也想一想明天。
老家在黑龍江,楊凱18歲參軍入伍。他的爺爺是一位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老兵。童年他沒有任何關于爺爺的記憶。
楊凱記得當年自己就是奔著“海軍”來的——“當一名乘風破浪的水兵,多帥氣!”
沒想到,新兵集訓結束,他被分到了通信站。楊凱沒有氣餒,靠著一股“初生牛犢不怕虎”的猛勁,刻苦學習專業本領,2007年被保送到士官學校深造。
兩年後,楊凱順利完成學業,面臨二次分配,他接到命令去旅隊報到。到了旅里,楊凱才得知要坐幾小時的車去營里;到了營里,營長告訴他,還要換輪渡再向海邊走。到了海邊,楊凱給站長打電話,電話那頭傳來站長火急火燎的聲音︰“剛接到一項緊急任務,實在抽不開身去接你……”
站長給了楊凱一個電話號碼,要他自己聯系駕駛員上山。晚飯前,他坐上了汽車,沿途的路燈一盞盞亮起來,楊凱的心卻一點點沉下來。
山頂觀通站佔地不大。站長告訴楊凱,他們主要擔負對當面海域偵察以及水面艦艇引導任務。守山望海的日子,要學的很多,楊凱忙得沒時間委屈。在學校培訓時積累的業務知識漸漸派上了用場,他很快在同年兵中脫穎而出。
只有在稍稍不忙、能夠“喘息”一下的時候,坐在高山頂上,他才會感到心底那一縷隱痛,夢想仍然是遠方的一道光。
一次,楊凱在為戰艦導航時听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——那是分配到一艘炮艇上的一位同窗戰友。在各自的戰位上,他們都猜到了對方卻無暇問候,楊凱只能抑制住內心的激動,一絲不苟為戰友引導航向。
一串串電碼張口而出,一個個坐標記錄在案……那一刻,在同一片海域的不同點位,這對戰友用各自的堅守,詮釋同樣的使命擔當。楊凱突然懂得了一個道理︰無論任何崗位,無論守在哪里,都是在守護祖國的海疆。
那天開始,楊凱釋然了。從此,堅持成了他守站的動力,並漸漸化為他心中的一種信仰。
蹲守坑道奮戰10多個小時,一口飯沒吃,全程拿著話筒導航,直到嗓子喊啞的人是他;連續兩年參加上級比武奪冠,帶著獎狀奔回站里,和戰友們相擁而泣的人是他……
楊凱覺得,這座觀通站需要他;守在這座孤寂的山上,他的夢想其實並不遙遠,其實就在自己手上……他找到了,也抓住了。
那天中午,楊凱剛從陣地值班回營,戰友們就將他團團圍住︰“班長,批復通知下來了!”
听著“徒弟”陳亮激動得有些顫抖的聲音,楊凱內心也是一陣山呼海嘯︰“大家總說這里離不開我,其實是我離不開這座山。”
“讓我改變決定的是那個放在桌上的隻果”
走進醫務室,一級上士張國川看見桌上擺放著一個隻果。
他撓了撓頭,自言自語︰“都說了不用,這又是哪個放在我這里的?”
今年是張國川服役第17年,也是他駐守這座小島的第2年。別看他在島上待的時間不長,作為一名衛生員,張國川是這座觀通站里的“香餑餑”。
2005年,衛校畢業參軍入伍的張國川,被分到了該旅衛生隊。干一行愛一行,張國川利用空余時間鑽研本領,漸漸在官兵中贏得了好口碑。
2020年,張國川還有一年就到了最高服役年限,但旅隊沒有高級衛生員的編制。張國川清楚,他很快會脫下這身軍裝。
這一年5月,張國川響應組織“面向高山海島,服務基層官兵”號召,主動請纓去了一座海島觀通站。他說,當了一輩子海軍,他還想去看看不一樣的風景。
在旅機關當衛生員,張國川每年都會上山、上島去巡診。他曾自詡熟悉基層站點,但在真正長期駐守觀通站之後,他的“觀點”徹底變了。
張國川站在宿舍內凝望遠方。
上島第一天,坐了大半天輪渡的張國川被暈船折騰得夠嗆。在年輕戰友面前,他連連擺手說 “不礙事”。到了宿舍,戰友們見他臉色蒼白,便要將他扶到醫務室檢查。他又擺擺手說︰“這算啥,休息一會兒就好了。”
剛上島那陣子,踫上台風季停航,站里蔬菜水果儲備不多。為了表示對他這位老兵的歡迎,站里破例安排了一頓自助餐,讓他倍感溫暖。
那段時間,他常常獨自一人望著海面發呆。有時挨不過寂寞,他在心里也會質疑自己的選擇︰“眼看就要走了,還來這里遭這份罪,圖什麼?”
是啊,圖什麼?那一天,一級上士張東扶著腰、弓著背“挪”進醫務室。張國川診斷為“腰椎間盤突出”,便開假條讓他臥床休息。誰知,張東一刻也不要“躺平”,執意要上陣地值班。他掙扎著坐起來說︰“如果你開出的‘藥方’是讓我臥床,那我再也不會到醫務室看病了!”
戰友的話,猛地“撞”了張國川的心一下,把他撞疼了,也把他撞醒了!身為基層衛生員,他必須為患病戰友治療;同時身為海防軍人,他瞬間理解了張東的堅持……
最後,張國川選擇用針灸為張東治療,幫助他緩解疼痛。長期駐守海島,官兵們很多人都有風濕、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。“這些身體上的‘小毛病’,官兵們往往選擇‘咬牙忍痛’。”張國川說。
不久,張國川有了一次休假機會。離島後的他,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針灸、理療、按摩技術上。
休假歸隊,張國川盡其所能為戰友減緩病痛。“不用出島,也能治病。”張國川的名氣越來越響,加之他幽默豪爽的性格,小小醫務室迎來一批又一批求診的官兵。
來到海島之後,最讓張國川感動的,是偶爾會出現在醫務室顯眼位置的一個隻果。
“來來往往醫務室的人太多了,這個隻果會是誰放的呢?”心中帶著疑問,一次診療結束,二級上士邱基恩被他“抓了個現行”。
這位老兵不好意思地笑著說︰“給我們做針灸理療,實在太累了。給你準備點水果,你別嫌棄。”感動,如暖流涌入張國川心田。
在小島上,物資並不太富足,但關懷與呵護從不缺失。一個隻果,是這座小島官兵最質樸的感情表達方式。
這天,教導員高衛星手里拿著一份延期服役的通知來找張國川,臉上的表情有些為難。
一方面他無比希望張國川能留下來,“島上有一位好衛生員,太重要啦。”作為站領導,高衛星非常清楚張國川家中的困難。
妻子帶著女兒住在山東老家,一人照顧孩子,生活不易。張國川父親上了年紀,身體也不好。記得有一次張國川休假歸來,哽咽著告訴戰友,他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,不能在父母膝前盡孝。
那晚,在征求了家屬的意見後,張國川提交了延期服役申請書。
守島時光賦予了張國川生活不一樣的顏色,海島戰友的質樸深深影響了他,讓他堅定了一個選擇——守好祖國的海防,守好身後的萬家燈火。
張國川已經做好計劃,這次回家,他要給父母好好做個理療,順便說說小島上的故事。如果有可能的話,他要把二老接到島上來住幾天,讓他們親眼看一看這座他熱愛的海島。
在醫務室忙碌了一天,張國川笑著說︰“讓我改變決定的是那個放在桌上的隻果。”
“有些溫暖來得令人猝不及防,你看,山上的綠樹又抽出了新芽”
結束值班,王彬彬在山頂眺望。
閩南某個海拔千米的山巔,駐扎著東部戰區海軍某觀通站,站里的一級上士王彬彬正在收拾行李。他馬上要休假回家了,心情卻怎麼都開心不起來。
這次休假,他要帶的東西可比往常多,再過幾個月,他就要退伍了。
拿出10多年前的那個行李箱,早早做好的心理準備卻“破了防”,看著從入伍就陪伴著自己的“老伙計”,素來話少的王彬彬更加沉默。
他想起2008年,火車站里,班長一見面就遞給他一只紅色塑料袋。從來沒暈過車的王彬彬起初不以為意,直到卡車順著山路盤旋,轉過第31個彎道,他終于忍不住吐了起來。
老班長笑著說,“咱們站有句話叫‘下西洋易、上金剛難’,‘金剛’指的就是咱們腳下的這座山。”伴著車載音響里歡快的迎賓曲,王彬彬苦笑著感受大山的“熱情”。
車上神采飛揚的小伙子一個個都泄了氣,痛苦癱倒在座位上。2個小時後,車窗外,霧靄中掩映著一座有些老舊的迷彩樓,山尖上的雷達球若隱若現。
車停了,王彬彬踉蹌著走下車,還沒來得及看清眼前的景色,就和撲面而來的霧氣、潮氣“撞了個滿懷”,抱著一棵樹又吐了起來。
後來王彬彬才知道,他抱的這棵樹,是站里一位老班長入伍那年親手種下的,那位老班長也是他的專業“引路人”——張榮明。
2015年,在這座山上服役滿30年的一級軍士長張榮明光榮退伍。退伍前,張榮明緊緊抱著自己當年入伍時種下的這棵樹,不願離去。
那一幕深深印在王彬彬的腦海中,年月賦予了樹木一圈圈年輪,也在老班長臉上留下了一道道皺紋……今天,輪到王彬彬說再見。
那天晚飯後,他默默整理著書架。書架上那幾本筆記,可是他的“寶貝”。入伍這麼多年,他把值班經驗都總結在本子上,一筆一畫都很珍貴。
隨便翻開一頁,那是2018年夏天的一個凌晨。
一個綠色光標突然闖入雷達屏幕,王彬彬一遍又一遍重復操作,終于,他發現了“蛛絲馬跡”。
再次確認後,他果斷上報為可疑目標。最終經上級印證,雷達判情準確。
時隔多年,王彬彬仍能清晰地記起這些“戰斗”畫面。每一次挑戰自我的經歷,總能給他帶來更多自信。
王彬彬慢慢往後翻,這樣的“回憶”越來越多。日記本上,記錄的是數據,是經驗,更是戰友們用青春汗水晝夜不歇的守望。
王彬彬一邊收拾行李,一邊念叨︰“這幾貼膏藥留給梁家竟,山上濕氣重,他也有風濕痛的‘老毛病’;這個小音響留給老朱,他喜歡健身,可以一邊放音樂一邊跳操……”
“按照最新規定,部分優秀軍士在服役期滿後若因編制原因不能晉升軍銜時,可以通過延期服役的方式繼續留在部隊。彬彬,你要不要考慮再留隊干幾年?”
指導員穆前心中,王彬彬不僅是優秀的專業骨干,也是老兵敬業的表率,連打掃衛生這種小事,他都一聲不吭地搶著干。
對于王彬彬退伍,穆前始終覺得可惜。那天,他第一個找來王彬彬,為他分析政策。王彬彬怎麼會對部隊沒感情?但他的猶豫,自有他猶豫的理由。
打開他的微信就會發現,王彬彬為人內斂,平時發朋友圈的內容不多,但幾乎每條都與家庭有關。
2017年10月8日,王彬彬在朋友圈寫道︰“真想飛到你身邊,希望一切安好。”女兒出生那年,由于擔負演習任務,王彬彬硬是到了孩子出生當日,才匆忙趕回家。路途漫漫,看著可愛的孩子,王彬彬的內心,對女兒的虧欠又多了一分。
妻子顧紅梅記得,那天接到王彬彬延期服役的消息,心里五味雜陳。捧著電話,顧紅梅沉默了片刻︰“你無論做什麼決定,我們都支持你。”
家人的鼓勵,讓王彬彬有了“主心骨”,繼續堅守。這是軍人無悔的選擇。幾個月後,批準延期服役的通知正式下發,王彬彬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父母。
誰也沒想到,幾天後,站里收到一個特殊的包裹——里面有一件換季新衣,是妻子送給丈夫王彬彬的;一大罐自制的黃豆醬,是她送給全站官兵的。
陣地上,王彬彬坐在熟悉的戰位上,透過電磁波網,繼續守護著這片海域。
下了戰位,他給妻子拍了一張綠盈盈的山景照片,“有些溫暖來得令人猝不及防,你看,山上的綠樹又抽出了新芽。”
圖片由樊罡、張東、韓偉軍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