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獲得者、退役軍人劉亮——
搶先一秒 向險而行
■趙建龍 崔釋遠
劉亮(中)身著潛水服,準備潛入冰下開展打撈訓練。齊士鳴攝
“在消防救援領域,1秒鐘不單單是個時間概念。很多情況下,這是守護生命的必要一搏,是生與死的較量。”回顧20年工作經歷,吉林省消防救援總隊滅火指揮部作戰訓練處副處長劉亮,道出“搶先一秒”的意義所在。
火海中救援、洪水中搶險、堅冰下打撈……救援工作中,劉亮分秒必爭。
2002年,18歲的劉亮參軍入伍,成為原武警吉林消防總隊一名消防戰士。剛到部隊時,由于身材瘦弱,劉亮“遇上訓練會發怵,听到警笛會緊張,面對險情會驚慌”。向戰而學、向戰而行,在部隊培養下,在一次次救援任務的磨煉中,劉亮一步步成長為本領過硬的消防衛士。
2003年一次救援行動中,與被救群眾的那次擁抱,劉亮記憶猶新。“那一天,我們接到任務,營救跳樓輕生群眾。我一點點向那位群眾靠近,在他正準備跳下去的一瞬間撲上去,從身後抱住他。”劉亮回憶,被救群眾後來通過當地媒體聯系到原武警吉林消防總隊,與劉亮一見面,他就眼含熱淚送上一個擁抱。
“如果我當時晚一秒撲上去,後果一定不堪設想。這件事讓我真切感受到消防工作的神聖,更加堅定向險而行、救人于危難的信念。”劉亮說。
然而,消防救援工作的危險性,許多時候超出劉亮的想象。2013年6月,長春某地下商場發生火災,大量群眾被困。時任中隊指導員的劉亮帶隊到達現場,冒著濃煙3次沖進火場,救出17名群眾。得知仍有1名群眾被困後,他再一次進入火場。當時火場溫度極高,有毒煙霧彌漫,能見度幾乎為零。他一邊判別方向,一邊摸索前行,最終找到已經昏迷的群眾,拼盡全力抱起他沖出火場。成功脫險後,劉亮摘下面罩大口喘著粗氣,背上的空氣呼吸器發出氣體即將耗盡的警報聲……
2018年,武警消防部隊退出現役,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,職能也由救火為主向“全災種”“大應急”拓展。為適應新職能、謀求新作為,劉亮和團隊潛心鑽研,創新高層滅火、冰上救援、緊急避險、專勤訓練等20余種實戰應用操法,在吉林省消防救援隊伍中全面推廣。
冰下打撈,易痙攣、易迷失方向、易窒息,一直是應急救援領域的難題。針對冰下救援的特點和技術短板,每到冬季,劉亮就帶領隊員們破冰鑿洞,在寒風中試、冰水中練,不斷總結經驗。他連續6年擔任吉林省消防救援總隊潛水員培訓教練,累計培養出70多名專業骨干。
“比武和訓練是救援行動的預演。平時多一分努力,面對危險時就會多一分把握。”多年來,劉亮堅持把賽場當戰場,不斷錘煉救援技能,多次在各類比武中摘金奪銀。2019年,吉林省消防救援總隊備戰全國首屆“火焰藍”消防救援技能對抗比武競賽,作為組訓教練的劉亮主動請纓參賽。一次次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,一次次刷新體能和技能紀錄,作為年齡最大的參賽者,他帶隊取得攻堅組競賽項目“槍炮協同滅火操”全國第二名、國際交流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。
先後參加各類救援行動5400余次,榮立一等功3次、二等功4次、三等功7次……一次次向險而行,不僅為劉亮帶來眾多榮譽,也在他身上留下耳鳴、風濕、腰肌勞損等10余種傷病和大小近30處傷疤。年邁的父母心疼兒子,不止一次勸他換個崗位。單位領導考慮他在一線多年,屢次提出調他到機關工作。劉亮一次次拒絕︰“部隊培養了我,實戰鍛煉了我,我要趁著年輕,在滅火救援作訓崗位多干幾年。”
2021年5月,劉亮被共青團中央、全國青聯授予“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,劉亮作為共青團中央全國英模代表團成員,現場聆听習主席重要講話。歸隊後,他第一時間與隊友們分享喜悅和感悟——
“我們這代青年人,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者、親歷者,更是實踐者和奮斗者。從人民子弟兵到人民消防員,我們要用一次次成功的救援,回應黨和人民的新期待。”